香港著名作家、美食家蔡澜离世捷希缘。
到此,影响了几代人和香港文化潮流的香港四大才子,蔡澜和黄霑(2004年)、金庸(2018年)、倪匡(2022年)这四位代表香港文化黄金时代的传奇人物,已全部告别人间。
现实中,金庸和黄霑、倪匡、蔡澜四位才子确实也是很好的朋友;金庸出差时曾特别邀请倪匡为自己的连载小说代笔,而黄霑、倪匡、蔡澜三位则共同主持过一个很著名的深夜谈话节目《今夜不设防》。
不过,四大才子都是各有侧重的。
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宗师和社会活动家,香港《明报》创始人,《香港基本法》主要起草人之一;
黄霑是词曲作家,也常常参与电影的拍摄和制作,还身兼歌手和主持人等各种身份;
倪匡是科幻小说大家,还是非常高产的电影编剧,代表作有《卫斯理》系列等;
蔡澜则以美食家和电影制片人的身份闻名,曾在邵氏和嘉禾电影担任要职。
那么香港四大才子和香港电影是怎么的关系呢?香港四大才子成就了香港电影捷希缘,还是香港电影造就了四大才子?
金庸是四大才子的老大哥,也是公认的武侠大宗师,还是最早投身影坛的才子,他在50年代就加入长城电影公司担任编剧,并且担任过导演,执导过2部票房不错的电影,如《有女怀春》。
1955年,金庸开始写武侠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,离开长城电影之后开始办《明报》,之后所有的武侠小说全部在自己的《明报》上连载,最后才修订成册出版,最终凭借“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雪连天射白鹿”等作品成为华语武侠小说的泰山北斗。
1958年,金庸的武侠作品《射雕英雄传》和《碧血剑》最早被翻拍成电影,当时都是黑白片。之后,《书剑恩仇录》、《神雕侠侣》、《鸳鸯刀》、《倚天屠龙记》和《雪山飞狐》等片也相继问世。
60年代年代中期,香港影坛巨头邵氏打出“彩色武侠新世纪”的口号,开创了彩色武侠片的风潮,金庸的多部武侠作品重新搬上银幕,包括《射雕英雄传》、《射雕英雄传续集》、《飞狐外传》、《碧血剑》、《神雕侠侣》、《侠客行》等等,邵氏的张彻、楚原、鲍学礼、孙仲、华山等导演都执导过金庸的作品。
到了 90年代,电影科技和武打设计水平日新月异,徐克制作的《笑傲江湖》、《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》等片重新引领武侠电影的热潮;还有元奎的《九一神雕侠侣》、刘镇伟的《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》和王家卫的《东邪西毒》,虽然不是正经的武侠电影,却都源于金庸的武侠作品。
22岁才跑到香港的倪匡捷希缘,23岁(1958年)就开始写武侠小说,并且是在金庸的《明报》上连载;因此才能和金庸先生成为朋友,之后成为他代笔的写手。
1961年,倪匡 武侠 小说改编的《仙笛神魔》就由当时的玉联影业公司搬上了银幕。随后,仙鹤港联影业公司又推出了《六指琴魔》、《玉女英魂》、《女黑侠木兰花血战黑龙党》 等武侠电影 。
倪匡以写作快速高产著称,60年代投身邵氏,担任电影编剧,十几年时间写了200多部电影剧本,并且主要是为当时的武侠片大导演张彻创作,最著名的《独臂刀》等作品,帮助张彻第一个坐上百万票房大导演的宝座。
80年代后,香港影坛百花齐放的盛世,倪匡还有《原振侠与卫斯理》、《霸王卸甲》和《六指琴魔》等各种题材的电影作品上映,为香港电影的辉煌贡献了重要的力量。
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黄霑生于广州,毕业后做过老师,后来进入丽的电视台做主持和配乐,因为有口琴特长,在1954年就参与过电影的配乐、伴奏和唱片录音工作,1959年第一次在电影中跑龙套,在大学期间就出版了第一首词作品《友谊万岁》。
1965年,在电视台做主持人的黄霑也开始为电影歌曲填词,1967年为邓丽君写了一首《忘记他》;1968年转投无线电视台,开始与顾嘉辉合作,一个作词一个作曲,之后成为香港乐坛最著名的黄金搭档。
1978年,黄霑和无线电视台签下独家填词人合约,开始为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撰写歌词,代表作品有《誓要入刀山》、《倚天屠龙记》、《鳄鱼泪》、《狮子山下》等,还有在内地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83版本《射雕英雄传》插曲《一生有意义》、《世间始终你好》和《铁血丹心》等。
从70年代到90年代,不仅是香港歌坛影坛的黄金年代,也是黄霑创作的巅峰时期,他的很多影视金曲为香港电影增添光芒,比如《上海滩》的《上海滩》,《英雄本色》的《当年情》,《倩女幽魂》的《倩女幽魂》,《笑傲江湖》的《沧海一声笑》,《黄飞鸿》的《男儿当自强》,《武状元苏乞儿》的《长路漫漫伴你闯》,等等。
金庸最著名的武侠作品《射雕英雄传》能够长盛不衰,离不开黄霑创作的金曲;那些令观众心驰神往的经典电影,也离不开黄霑的音乐陪衬,倪匡口中的现代流行曲之父绝非浪得虚名。
蔡澜祖籍广东潮州,新加坡出生,在日本留学,到香港发展事业,身兼电影制片人、监制、美食家、专栏作家、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多个头衔。
蔡澜父亲就是邵氏南洋片场的一个分管领导,1963年蔡澜到香港后,也在邵氏任职,担任邵氏驻日的分区经理,负责购买日本卖座影片送往东南亚发行;80年代转投嘉禾做副总裁,嘉禾的经典影片《快餐车》、《龙兄虎弟》、《福星高照》、《城市猎人》、《霹雳火》、《一个好人》、《重案组》等,都是由他监制的,并且亲自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语言优势,把这些电影推广到整个亚洲市场。
在香港电影市场最好的80年代末期,蔡澜也自己成立过一家“大路”电影公司,出品过《监狱不设防》、《聊斋艳谭》、《力王》等电影,监制过《灯草和尚》、《爱的精灵》、《不扣钮的女孩》等限制级影片,相信港片老司机都懂的。
肯定不能说是香港四大才子成就了香港电影,也不是香港电影造就了四大才子;但四大才子对香港电影辉煌盛世绝对是有重大贡献的,他们也曾经撑起了香港电影的半边天捷希缘,而香港电影的辉煌同样也让更多人知道四大才子。
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