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字数约:6998 字金智股配
阅读时间约:10 分钟
本文章节:
01、我的父亲:过去的“不靠谱”和3个巴掌
02、我的母亲:她一度的“听不懂”和我的无力感
03、疗愈的开始:父母的改变使我有了行动力
我们一直坚持发文章、视频,传播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,希望能为那些面临着精神心理困扰、或存在心理困惑的人提供切实的帮助。
在评论区,有很多网友留言。对于公众号的每一条留言,现在我都会仔细阅读,并视情况进行回复。
有一位读者小妤让我印象很深刻。她经常留言互动,很坦诚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我让团队里的小伙伴给她留言,问她是否愿意写自述文章,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小妤欣然答应,洋洋洒洒写了1万多字,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,尤其是原生家庭与求学经历。
这份真诚真的令我十分感动!我相信,小妤的文字肯定能引发很多网友的共鸣,更能给为人父母者带来更有价值的思考。
今明两天,我们会推出小妤的自述文章。
接着,我会基于精准心理学的专业视角进行深度解析,希望能为小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,对她的成长和未来有比较大的帮助。
——何日辉
(以下文章作者:小妤)
01、我的父亲:过去的“不靠谱”和3个巴掌
当何主任及其工作人员来联系我是否愿意写自述文章时,我真的超级兴奋,并立马回复答应了下来。转过头,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父亲。
虽然我现在愿意与父亲沟通,但在过去好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跟父亲的关系可没有那么好。
在我上幼儿园、小学的时候,我与父亲的关系尚可,父女间也是可以有说有笑的。
表面关系确实不错,但算是主要局限在生活方面的事,父亲对我的情绪缺少重视。
那时,我每次回家找父亲谈学校的正事、大事以及要紧事时,父亲总是非常不配合。
父亲有时对学校/老师的“负面”说法,我并不认同,这可能是他对学校事物不重视的原因之一。
他看我一脸非常严肃的样子,反而可能觉得好玩。所以,他总是不正经地跟我开玩笑,父亲总是逗我,我都急哭了,心里觉得这个父亲真不靠谱。
我读幼儿园时,一次父亲签字很潦草,幼儿园老师以为是孩子乱画的,还专门找父亲确认。
因为这件事,还闹出不少事情。比如初中时,有一次,班主任拿着作业本上父亲的签字来找我确认,我斩钉截铁地说,“这就是我父亲的字。”
但是,老师根本就不相信,还把字拿给另一位同学看,那位同学也说这字根本看不清、看不懂。
当时,我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认知:父亲只签个字,其它什么都不管,而老师批评的是我,又不是他。
我在心里越发觉得,父亲根本就不靠谱,不再信任父亲,亲子关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。
等到我上初一的时候,也就是6年前,刚好爆发了新冠疫情。我的父亲“退休”了,整天在家。
父亲在家的时候,总是沉迷于手机,尤其喜欢看网络小说。所以,父亲根本没有怎么搭理我,更别说高质量的陪伴了。
小时候,我总渴望父亲天天在家陪我,但现在对于父亲在家反而祛魅了,还渐渐跟父亲生疏起来了。
父亲喜欢在家看手机,我也每天都在家看手机,我还为了玩手机经常熬夜。而父亲为了不让我熬夜看手机,总是粗暴地制止我。
其实,我后来明白父亲不让我熬夜看手机,这并没有错,只不过他的方法欠妥。关于沉迷手机的问题,我在小学时也有过不那么严重的情况。
但后来我对手机非常在乎,经常沉迷看小说,有好几次父亲半夜起来让我别再看手机了,我根本就不想停。
于是,父亲怒了,他直接抢走我的手机,但我也不松手,两个人僵持之下,拽坏了好几个手机壳。
有时,父亲因为生气还会用手拧我,我对这样的父亲感到非常害怕,我觉得半夜起来制止我玩手机的父亲,跟白天的父亲根本就判若两人。
其实,我对父亲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,我虽然害怕他,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父亲又是我的精神支柱。
在我上高一的时候金智股配,新冠疫情还在持续,我们不得不在家上网课。
而那段时间,父亲刚好阳了,我当时觉得心里非常忐忑,没有了安全感,我条件反射般地想找父亲撒娇,求安慰。
可父亲生病了,我通过理性分析觉得此时撒娇并不合适,便作罢了。
当时,我倒水的时候,不小心把水洒地上了,他让我把地拖了,可我不知道怎么了,当时就觉得身体很放松,没有动力,根本不想动。
而且,我当时脑子里还在想拖地的流程,一时之间,我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拖地,只能直愣愣地盯着父亲。
父亲生气了,朝着我怒吼,“你瞪什么瞪?”,而我愣在原地,根本不知道该作何反应。
于是,父亲就走过来抬起了手,我非常害怕,用手死死地拦着他,两人争执之下,父亲就给了我一巴掌。
这一巴掌让我印象非常深刻,他打完我后,让我去拖地,而我非常害怕,再一次感觉父亲跟平时判若两人。
在父亲的训斥下,我只能乖乖地去拖地,可能是拖得不干净,父亲又拖了拖。
我记得当时被父亲打完以后,我去照了照镜子,脸上红了一小片,但好像没有手指印。
不管父亲打得重不重,我都觉得这件事情对我造成了心理创伤,当时的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。
之后,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。还记得母亲之前说过,要是父亲对我不好,她肯定会保护我的。
但我被父亲打了,母亲也没有为了此事而谴责父亲,只是后来我出事(不上学)的时候,在父亲面前轻声细语地提了一句,“你也是,打孩子那么狠干啥……”
母亲平时的嗓门很大,但这次跟父亲沟通的时候,她反而非常轻声细语。
而父亲也根本就没有反省,听完母亲的话后,他头上的青筋毕露,还说,“难道不该打吗?”
至于当时父亲为何动手打我,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,而父亲也不愿意再提了,但我怀疑这跟父亲的病理性记忆有关。
在我的记忆中,除去父亲因抢手机而掐我的小事,父亲一共打过我3次:
第一次是我小时候,当时我不懂事,直接跳到他的肚皮上,于是换来了一巴掌。
当时感到非常委屈,对父亲不理解,但我长大后看到网络视频,有些小孩也往父亲的肚子上跳,直接导致父亲的肋骨被踩折了。
于是,我就开始能够理解父亲了,也觉得那时的自己该打。
第二次也是我小时候,那时我玩自制鞭子,差点扫到父亲的眼睛,于是父亲又给了我一巴掌。
不过,那时的我主观上觉得是不会伤到父亲,但父亲还是动怒了。
第三次就是因为拖地的事情,父亲觉得我瞪他了,给了我一巴掌。
有时,我也不知道父亲为何要打我,但我推测父亲好像对自己的安全健康,以及别人瞪他非常敏感。
另外,我当时被父亲打了之后,还在学校跟关系亲近的同学说,而这位同学却没有为我说话,反而开玩笑说我做得不对,不孝顺、该打!
而在学校里,还有一位老师的动作、神态跟父亲有点像,我看到他,有时会觉得他下一秒也会像父亲一样暴起打人。
当然,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,我虽然有这种感觉,但也不算太严重,我自己能够有所觉察,对我的影响也不大。
我有时觉得父亲这人对外总是一味隐忍,内心积压了不少负性情绪,而一旦爆发的时候,就会作出一些稍微极端的行为,令人不理解。
我曾经用何主任的话告诉父亲,“矛盾在于化,不在忍”,但父亲问他具体该怎么做,我也不知道怎么化,当时好像是让他自己想办法。
另外,父亲还做过一件事情,对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。我有2本记事本,里面有我的各种涂鸦,以及平常随手记录的杂七杂八。
我在其中一本记事本里面写满了对自己的心理分析。有一次,我写完后就把日记本敞开放在桌上,但被父亲无意间看到了。
但是,我一点都不想让父亲看到我写的东西。我当时非常崩溃,陷入灾难化思维中,一直掉眼泪,并反复跟父亲确认他是否有看到。
可父亲觉得我焦虑、恐惧的样子很搞笑,便一直在笑,并没有回复我。
其实,我事后恢复理性后,认真复盘了一下,我当时的字写得非常潦草,父亲也未必看得清。
只不过,父亲当时的笑令我觉得非常难过,不知道他这离谱的笑点背后是否有病理性记忆呢?
02、我的母亲:她一度的“听不懂”和我的无力感
讲完父亲后,也该讲讲我的母亲了,母亲对我造成的心理创伤也挺多的。我从小学的时候,就对母亲感到不满,多次与母亲发生冲突。
记得有一次大考,我英语的成绩很低,再叠加了其它的一些事情,我就情绪崩溃了,不断控诉母亲不关心我。但我控诉完,母亲却说她没听清,我只能算了。
到了高中的时候,我每次说母亲金智股配,她也是要么听不清,要么听不懂,有时还非要反驳我,这导致我又气,又无语,但我根本就吵不过她。
后来,我也试着抽象地发疯,对她发出灵魂拷问,“你在外面是不是有别的孩子了?”因为我妈在我小时候,说过好几次要去领养个男孩。
还有,有一次我在洗澡前就躺床上了,躺舒服了就不愿意洗澡,无论母亲怎么说,我都不去洗澡。
于是,母亲直接对着我生拉硬拽,而我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痛苦,甚至想要自尽,我疯狂撞墙、咬舌头,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了。
这件事情对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,导致我到现在对洗澡还有点排斥,但影响没有特别大。
其实,我也曾受到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,总是觉得母亲不爱我。多亏了晴日,我才恢复了理性。
有一次,母亲指责我的时候,我很想发火,但低头看到了碗里母亲做的饭,心想别人都是端起碗吃饭、放下碗骂娘,我怎么可以吃着母亲做的饭就骂娘呢。
小时候,我还曾看过一个视频,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屁孩在家里大喊,“我长大了!”可站在上帝视角,她的行为是非常幼稚的。
现在我对着母亲讲出那句“我长大了,你不要管我”的时候,仿佛回旋镖也打在了我的身上,我努力想证明我长大了,但我的行为实际上也很幼稚。
我高中开始长期请假的时候(后续我会分享我的求学经历),母亲陷入了灾难化思维中。
因为母亲就是没上完高中,她当时努力攒钱就是想着要供我上大学,而我开始长期请假在家,我推测她的信仰几乎崩掉了。
父亲不在家的时候,母亲经常想要找我谈学习上的事情,但我根本不愿意,因为我当时一点都不想面对学习的事情。
其实,我内心也不是完全放弃学习,在稍微缓过来、恢复理性的时候,我想到以后,自己也会有一个模糊的计划。
之所以不愿意跟母亲谈,是因为母亲的部分想法还停留在上个时代,无论她说什么,我都没有什么代入感,根本聊不下。
母亲发现跟我根本谈不来以后,她就转变了方式,不再跟我好好谈了,而是对我施压,跪下来求我去上学。
看到母亲这样,我本以为我会崩溃的,但当时好像没有太多的情绪,只是整个人木木的。
不过,或许当时我是有情绪的,只不过我一直以来都不太接纳自己的情绪,这导致我出现情绪的时候,我自己也没有觉察到吧。
其实,我以前看过一个视频,内容是一位母亲向自己打着游戏、十分叛逆的孩子下跪,并求孩子去上学,但这个孩子却无动于衷。
而在评论区,所有的网友都一边倒,偏袒这位母亲。我当时看到这个视频后,就对自己提出了要求:绝对不能成为视频中那种“叛逆”的孩子。
但如今,视频中发生的事情就真真切切发生在我身上,我母亲跪下来求我去上学,我十分无奈,只能哭笑不得。
其实,以我当时的状态回学校的话,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很多很多,可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。
如果我能够解决,我早就解决好,并回学校去了,哪用得着母亲这样向我施压。而且,我母亲只会施压,根本不提供解决方法。
后来,我听母亲说她当初下跪是为了逼我回去上学,并非真的情绪崩溃,而她说,“我已经努力过了,你不上学就不上学吧,你想咋滴咋滴吧”。她有点工作狂,但不像工作成瘾。
我当时挺无语,心里说道,啊?但我听到这个原因反而松了一口气,她没有真的情绪崩溃就好。
在我请假期间,母亲给我写了一些东西,但我根本不想看。
母亲做的这些,都必须建立在有较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,但很可惜,我们之间并没有。
而且,母亲因为焦虑,嘴里总是会不断念叨,无论母亲念叨了什么,我都会自动理解为是跟学习相关的事情,这导致我非常痛苦。
于是,我有很多次都在家里发火,我希望她不要再念叨了,但她根本就不听,我有时都想对母亲动手了,当然我并没有这样做。
其实,我曾在某一瞬间共情了那些“弑母案”的凶手,只不过我及时觉察、调整过来了。
后来,母亲有一次突然问我,“你是不是不喜欢听到我说学习相关的事情?”我立刻回答,“是的!”
没想到,从那以后母亲真的没再提过学习的事情,这让我觉得我之前发的脾气好像是个笑话。
当时的我一听到母亲提起学习的事情,就会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,总是想要去回避。
后来,母亲听了父亲的建议,在家里给我收拾出来一间单独的卧室,让我满足了小时候的愿望,有了自己的隐私空间。
谁懂啊,小时候的我总想找个封闭空间带着,但家里就没有这样的空间给我,我内心非常难受。
而且,在我小时候,母亲还经常打我,每次家里只有我跟母亲在的时候,我就会感到害怕,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会打我。
03、疗愈的开始:父母的改变使我有了行动力
接下来,我还想讲一下我父母各自的原生家庭。
我的爷爷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,我对爷爷没有什么印象,但从奶奶、父亲的口中得知,爷爷是个总爱“棍棒教育”的。
我父亲小时候有一次偷了钱,被爷爷发现了,父亲就被罚跪石头。但在爷爷、奶奶的严厉教育下,父亲并没有成为小混混,而是考上了大学。
虽然我父亲打过我,但并没有一直采取“棍棒教育”,这也算是他斩断了部分来自原生家庭及时代的负面影响吧,接下来就要看我的了。
不过,我母亲倒是经常打我,我奶奶也是非常倒霉,年轻的时候要拦着丈夫打儿子,老了要拦着儿媳打孙女。
我母亲的成长经历就更加坎坷了,因为我的外公、外婆早逝,母亲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没有了双亲。
至于外公去世原因不太清楚,大概因时代因素、遇到过什么事,当时母亲一直想找关系,但父亲早知不可行,对母亲的行为不是很认同。
只是可怜我母亲年纪轻轻就要独自出来打拼,非常辛苦、艰难。这还是父亲给我说的。
后来,她与我父亲结婚后,跟奶奶的关系非常好,我猜奶奶可能部分疗愈了母亲从小就失去双亲的心理创伤。
不过,虽然我母亲遭受过一些来自时代、社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,但她并没有经常在家抱怨、吐槽社会,并没有把心理创伤泛化。
其实,外婆早逝后,母亲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一直非常重视。外婆好像是病逝,母亲说她当时照顾外婆时,外婆“挑食”什么的。
如今,母亲到了这个岁数,还较为健康,这也是她的个人努力所得。虽然有时一个人会不会生病,并不能完全由自己决定。
我的父母结婚后,两人的争吵不断,但有时又很像“欢喜冤家”,总会用“以己度人”的方式去关心对方。
小时候,我一直觉得我的父母是互相嫌弃,但长大再看他们,尤其是我看过一部《欢喜冤家》的电视剧后,也能从他们的相处中磕出糖来。
不过,他们俩的关系还是有不少问题的,尤其我父亲经常会完全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母亲的行为。
这导致我即使觉得母亲是好心的,但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,内心也会不知道母亲到底是好是坏,有时甚至会忍不住从负面解读母亲的行为。
现在来看,我的父母是严重的三观不合,他们互相对对方造成了不少心理创伤。后来,他们离婚了,这一点都不奇怪。
在我小时候,父亲因为工作忙,可能没时间照顾我,放学后我就只想看电视剧,很喜欢,甚至想钻到电视剧里和他们一起玩;
而母亲想去做保姆,便只能带着我一起去干活,这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个拖油瓶。
在我高中长期请假的那段时间,父母之间的矛盾、冲突也挺多的。
因为他们总是各持己见,谁也不服谁,并且都认为是对我好。每次他们觉得对方的选择会害了我,就会开始吵架,严重的时候还拿上了刀。
这里解释一下,我父母并没有真的打起来,也没伤到对方,拿的刀也是那种很钝、很小的刀,父亲只是拿刀用来敲桌子震慑母亲。不过,这种行为也不值得推崇。
他们两个人在一起这么多年,一直吵架吵得很严重,但基本上都是为了孩子。只不过,结果可以说是南辕北辙。
而我在家的时候,有一次父母替我回学校拿东西,我在家觉得松了一口气。
不过,父母回来后,我听母亲说父亲哭了,他担心我不上学,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,我听完也崩溃了,反复跟父亲确认他是否哭了。
但父亲没有给我正面回答,只不过,他回到家就没有了明显的负性情绪。
后来在家的时候,我就经常待在父亲的身边,我会哭,但基本不会非常emo。
一开始,我待在父亲身边看手机,情绪还是不错的,但后面我经常会想要哭,就不愿意跟父亲待一起了,反而喜欢自己待在另一个房间里。
其实,父母也是有所改变的,至少父亲不再强制抢我的手机了,看我熬夜的时候,也不再发话了。
而母亲也没有再打过我了,我手机坏的时候,她还给我买了新手机,我没网用的时候,她还给我买流量,她说不想看我没手机、没网用太难受。
我心里都知道的,我父母早就离婚了,我母亲没有义务一直照顾我,但她一直在默默照顾我的衣食住行,因为我晕车,返校基本都是她接送的。
我父母离婚后的义务,我小时候其实不太清楚,对这些事的了解也有限,明确知道时是因为初中班主任在班里说,我还在课下和她解释我不是单亲。
这班主任也是离谱,哪有这种事在班里说的,还觉得我让父亲送眼镜是麻烦了父亲,麻不麻烦我能不知道嘛。
不过有一次,我们在家里起了争执,母亲说要远走高飞,却没说要带上我,我以为她不要我了。
而父亲说他要走的时候,肯定会带上我,让我非常感动。(写这一段的时候,把我给写哭了)
父母的这些改变,其实也算疗愈了我的部分心理创伤。
在我开始被疗愈时,记忆中,父亲曾鼓励我洗澡,和朋友出去玩,但我觉得自己不配。
当时的我对学习有不良的认知,认为我不上学就不配做任何除了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的事情。
我认为我必须得好好学习,只有学习好,我才能向父母提要求。不过,父母倒没这样想,他们还是照常对待我,还会鼓励我干点别的事情。
所以,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恢复了理性,以及一定的行动力。
以上就是我原生家庭的情况,以及我与父母的关系,后续我还会分享我的求学经历,尤其是我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。
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